忻州位于山西省中北部,北隔长城揽云朔,南界石岭通太原,西带黄河望陕蒙,东临太行连京冀,辖14个县(市、区),总面积2.5万平方公里,全市常住人口2689668,是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市。具体来讲,忻州有6个明显特征: 

  一是革命老区。忻州是晋察冀、晋绥两大根据地的中心腹地,八路军出师抗战的第一个司令部在这里设立,平型关首战在这里告捷,忻口战役在这里打响。毛泽东、周恩来、刘少奇、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进行过重要革命活动,高君宇、徐向前、续范亭、薄一波诞生在这里。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走出的10个方队5个就源于忻州。 

  二是贫困地区。忻州是典型的贫困地区,辖区内14个县(市、区)中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,是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贫困地区,同时也是全国罕见的横跨吕梁山、燕山—太行山两个连片特困地区的地级市。全市国土面积2.5万平方公里,贫困县占地1.98万平方公里,占全部国土面积的78.6%。 

  三是资源富区。忻州自然资源、自然禀赋极为丰富。全市耕地949.9万亩,植物200多种,野生动物184种,野生草种400多种,野生中药材300多种。忻州地质环境复杂,矿床成因多样,矿种繁多,潜在蕴藏量极为丰富,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地下矿产资源50余种,其中煤炭探明储量277亿吨、保有储量261亿吨,铁矿探明储量19.8亿吨、保有储量17.4亿吨,铝矿资源占全省的三分之一,铁矿资源占全省的一半以上,金矿储量占全省三分之二,还有钼、金红石、高岭岩、白云石、大理石等保有储量在全省均占较大份额。 

  四是旅游热区。全市共有旅游景区(景点)159处,其中包括五台山、禹王洞、赵杲观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,有五峰山、岚漪、马营海3个省级森林公园。从忻州市政府所在地忻府区出发,往东相距80公里就是五台山佛教名胜区;从五台山往北进入以雁门关为代表的古战设施区;从雁门关往西进入以老牛湾、娘娘滩为代表的黄河风情区;从保德往东进入以芦芽山、万年冰洞为代表的自然生态区;最后回到忻州市区。这个环形旅游线路上,镶嵌着五台圣境、雁门雄风、黄河风情、芦芽美景、奇顿温泉五颗明珠。一路走来,五台圣境净化心灵,雁门雄风激荡心灵,黄河风情愉悦心灵,芦芽美景陶冶心灵,奇顿温泉洗涤心灵。可以说,忻州就是我们共同的心灵之舟。 

  五是人文大区。忻州文化底蕴厚重,历史久远,境内各类文物达4688处,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7处,全国仅存的4座唐代建筑,有2座在忻州,依附于古建筑中的彩塑近万尊,寺观壁画2万多平方米,古迹星罗棋布,瑰宝随处可见。曾养育了班婕妤、杨业、元好问、白朴、徐继畲等历史名人。忻州既是佛教名胜区、古战设施区、黄河文化区,又是民歌的海洋、二人台的故乡。有中国“民间艺术之乡”“摔跤之乡”“八音之乡”“北方民歌之乡”等美誉。 

  六是发展新区。近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按照省委“一个指引、两手硬”的重大思路和要求,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转型升级、创新驱动决策部署,瞄准“三大目标”,坚守转型为纲,全面实施“1661”发展战略,统筹推进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各项工作。坚持“产业第一、项目至上、企业为重、服务为本”,保持战略定力,着力攻坚克难,努力在推动“无转有、有转优、小转大、大转强”上下功夫,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园区化、集聚化的竞进态势,形成了“三个门户、三个集散地、六大板块”的鲜明格局。连续实施6个“大干城建年”活动,忻州城区面积由34平方公里扩大到72平方公里,城市功能持续完善,产业承接、项目承载能力大幅提升。开展卫生城市、环保模范城市、文明城市、园林城市和智慧城市创建,忻州城区和12个县(市)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,成为全国地级市“国卫”总量最多的地方。特别是坚持“3659”策略,扭住“把握标准、精准识别、对症下药、统筹推进、群众主体、改进工作”六个环节,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忻州为新起点,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,推进整村搬迁,主攻产业发展,实施技能培训,加快整村提升,深化专项行动,脱贫攻坚跻身全省第一方阵。